杜绝行车事故需用智能安全技术 |
编辑:宁波同安安防器材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杜绝行车事故需用智能安全技术 |
一辆行驶在山区公路上的大客车,也许只是因为路面湿滑或为躲避路中一个小小的障碍物就有可能顷刻翻下山去……而装载有ESP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大客车,则在遇到同样情况时就能够根据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及时侦测出汽车可能发生侧翻的倾向,通过及时向某个车轮发出减小扭矩传输或及时对某个车轮进行制动,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这种通过调整车轮动力分配和制动力分配从而达到稳定车辆行驶的装置,已经从乘用车开始向商用车普及,在欧洲的一些高档客车上正逐渐成为标配。
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最近几年在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总量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由于车辆原因所引起的重特大事故还是屡有发生。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行车安全,除了对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严加管控外,应用各种汽车智能相关技术也许是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最好屏障。 汽车行驶中最为常见的交通事故可能就是前后车的追尾与碰撞。如果在车辆上安装了距离警示系统和主动避撞系统,驾驶者所驾驶车辆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低于设定值时,其前风挡玻璃上就会发出警示和警告铃声;如驾驶者仍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则这个系统会主动进行制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上距离探测系统已经从通过雷达传感器探测,增加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无线网络的探测。最新的技术显示,如果前后两车中的驾驶人均携带具有GPS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并都在开启状态,则通过车辆与手机间交互传递的信息同样可以达到多项数据交换的功能。 汽车安全专家指出,约有50%的汽车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偏离正常的行驶车道引起的。另一项在近年高档汽车中常见的智能安全技术是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用摄像头监测汽车在车道标线之间的位置,在驾驶者无意识(未打转向灯)而偏离原车道时,系统可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者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并可帮助驾驶者主动修正方向,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与此类似的一项技术———红外侧向预警系统,它可帮助警告驾驶者在变道时注意其侧面盲区中行驶的车辆,如果预警系统探测到有车辆驶入侧面盲区,就会在侧视镜上可见车内相关位置出现一个明亮的图标并闪烁,从而为驾驶者提供视觉化的警报。对于很多在变道时只看车外后视镜而没有侧回头观察习惯的中国驾驶者而言,该技术的实用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多家汽车厂商已经推出集GPS、车外摄像头和雷达探测系统于一体的车外标识物感知系统。它可自动识别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知晓当地道路的车流及拥堵状况,从而可使驾驶者及时选择更好的通行路线、避开障碍物,并按照交通指示安全行驶。另一项于近期开发出的汽车多应用通信平台,则结合基于位置服务和网络安全的远程信息技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全面互连,对于大规模实现更安全的道路交通很有帮助。该平台能侦测到一般人眼察觉之前有可能发生的交通阻塞或风险,驾驶者即使在被卡车挡住视线或靠近角落时也能接收到汽车发出的预警信息,同时该平台还能针对紧急救援车辆和交通堵塞或交通信号灯发出警示,以便驾驶者调整速度和优化驾驶操作。 其实相对于乘用车上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安全技术,以载人为主的各类客车更有各种智能安全技术的需求。如综合了汽车中各个子系统的CAN总线技术,加上以雷达、超声波、远红外线、摄像头、胎压监测等探测、感应设备为主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通过已设定的程序,在遇到情况时迅速运算并发出指令,以协调调整车身上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机构、悬架,直至车轮的动力及运动状况,从而保证行车安全,避免碰撞、剐蹭、侧翻等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常的以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为主的汽车智能安全技术,已经逐渐在汽车使用人群中普及并被人们接受。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行人防撞系统和避免追尾引起颈椎伤害的主动头枕等智能安全技术。其中,行人防撞系统中的传感器是在激光雷达中组合使用摄像头,虽然激光雷达只能检测车辆和障碍物,但是通过追加摄像头,则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检测行人。同时,这种新型的行人防撞系统所用传感器的成本,低于通过组合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来检测行人的方式。 此外,在电动汽车智能安全技术和车辆发生碰撞后的车辆系统安全保护上,国内厂家也有许多需要做的工作。比如,在EuroNCAP碰撞测试的正面碰撞实验中,国外某款著名车型发现其主要线束容易受损,导致电力供应中断,从而使安全带预紧器无法工作。该厂商立即通过追加线束保护材料等措施进行了改进。不过在进行再次试验时,线束在受到保护的状态下仍然发生了破损,表明采用的保护材料并不合适。由此导致了该公司对已售出车辆实施召回,才避免了真正灾难的发生。 |
上一条:霍尼韦尔在华涡轮增压器产能或将提升至300万台 | 下一条:降价促销将是下半年轮胎主旋律 |